香港“禁塑令”首日,不“塑”之客有你吗?

2024年4月22日
image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香港正式启动对一次性塑胶制品的首阶段管制。 即日起,香港将禁止销售和免费提供受管制的一次性塑胶产品,包括禁止在餐厅堂食和外卖服务中 为顾客提供胶叉、胶刀、胶匙、胶饮管,以及所有发泡胶餐具;同时,禁止酒店免费提供小瓶装的 洗发露、沐浴露、护发素、润肤露和洗手液,一次性塑胶瓶装水则可有偿提供;日用品方面,塑料 柄棉花棒、雨伞袋等也被纳入禁止销售和免费供应的范畴。

香港特区政府此前表示,新例实施首6个月为适应期,特区政府承诺不会对违规业务地点执法,香港 环保署人员也会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协助。

据港媒报道,记者今日走访多家餐饮场所,发现大部分外卖商铺仍和以前一样,使用带有封口盖和 胶膜的胶杯、胶碗、胶饭盒,这也符合特区政府的规定。但有一家卖小吃的店铺在汤匙、刀叉方面, 仍使用塑料制品,且不打算转变为环保制品,理由是“一周后店铺就要关门,不愿麻烦”。不过,大部 分外卖商铺已明确在店内提示不可以使用塑料刀叉和汤匙,如需纸质餐具则需额外付费。

餐厅外卖食物及饮品仍可使用发泡胶材质以外的即弃塑料容器。

记者还观察到,对于同时提供外卖和堂食服务的店铺,外卖方面继续使用带有封口盖和胶膜的胶杯、胶碗、胶饭盒,以保持汤水不会洒出;而堂食方面,多家餐饮场所已全面转用非一次性餐具或纸质餐具,部分商家甚至提前一周就开始改革,将堂食饮料改用纸杯盛装,尽量避免任何塑料制品出现在餐桌上。对于先前采购未用完的塑料餐具,商家表示将退还给供应商。 部分香港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初期对使用非塑料餐具感到不便,如觉得纸质吸管易软、纸质餐具不耐用等,但长远来看,这些措施对环保具有积极意义。还有市民称平时都会自备餐盒,认为减少塑料垃圾是每个人的责任,因为地球已经承受了太多垃圾。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今日在电台节目表示,目前首阶段涉及的九类一次性塑胶餐具都能找到替代品,相信随着六个月的适应期过去,更多餐饮场所将采用环保即弃餐具,其价格也会因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选择也将更加多样。不过他也指出,平价纸制餐具的制作不佳或会容易出现变软、变形等问题,也可能会让餐具留有一些原料的味道。 香港酒店营运总监、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则表示,随着法例生效,酒店业已为胶牙刷、牙膏、指甲剪等物品找到了替代产品,但仍有部分产品如剃刀、浴帽等尚未找到替代方案。他希望香港环保署能为业界提供更多采购渠道或名单,以便找到更多合适的替代品。

酒店房间内的洗漱用品,已陆续更换塑料制用品,以竹制牙刷、铝管装的牙膏等代替。

据报告指出,每天在香港弃置的塑料餐具超过200公吨,相当于每年超过82000公吨,即约5500部双层巴士的总重量。这样惊人的数字让人意识到,对塑料使用和弃置的管制是有迫切需要的。

据悉,此次新法例的重点是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规范餐饮、零售和酒店业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其他塑料产品的销售或供应的管理,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受管制的塑料产品并不违法。香港环保署自去年年底开始,已陆续安排实地走访20,000间中小型餐饮场所,协助他们了解管制内容及为管制做好准备,同时期望社会各界及市民为推动减少塑料使用而努力。